第23章
  “那你半年都见不到我。”
  “见不到就见不到咯。”她满脸无所谓,把姜至气个半死。
  姜至气结,抬起她的下巴,正欲亲上去,就响起了敲门声,转眼就见孟文君推门进来,问舒澄准备好了没有。
  舒澄点头说好了。
  “小谨在客厅等着了,赶快出来吧。”孟文君笑道,转眼看着姜至,“今天不补课?”
  “老师今天都开会去了,这周不补。”姜至面不改色道。
  孟文君看了二人一眼,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但到底没有说什么。
  姜至与舒澄出来,就见姜谨坐在沙发上,见了他,不由得皱眉:“你怎么在这儿?”
  “送送姑奶奶啊。”姜至理所当然道,“你怎么在这儿?”
  “我和她一起。”姜谨淡淡道。
  “澄儿不让我们送,我和你太爷到底不放心,刚好你哥也开学,就让他带着澄儿去。”孟文君笑道,“一家人,路上也有个照应。”
  姜谨大他们三岁,也高他们三级,是两家人中第一个考进清华的,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
  姜至随着舒澄父母送他们到机场,舒澄抱了抱满眼泪花的母亲,安慰了好一会儿,才把母亲的情绪稳定下来。
  舒墨涵看着女儿,亦是满脸感慨,沉声道:“好好读书。”
  “嗯。”舒澄认真点头。
  “到了那儿不知道的,多问问小谨,钱不够了给我打电话。”孟文君强忍着情绪道。
  “太爷太奶放心,我会照顾好……”姜谨顿了顿,“姑奶奶”那三个字始终叫不出口,“我会照顾好她的。”
  舒父舒母欣慰地点点头:“辛苦你了。”
  “咱们一家人,客气什么?”姜谨笑道。
  多情自古伤离别,姜至插不上话,就更加惆怅了。舒澄见他没说话,转而看着他,笑道:“好好读书,我在北大门口等你。”
  闻言,姜至忍不住笑了起来:“好。”
  姜谨不动声色地看了二人一眼,提醒道:“时间不早了,走吧。”
  姜至在心中叹了口气,不由得想起那句:“留恋处,兰舟催发”,笑着对舒澄道:“理解诗人了。”
  “好好理解。”舒澄笑着,便与他挥手告别。
  姜至远远地看着她远去的背影,看着与她并肩的姜谨,忽然间想起《春光乍泄》中的那句:“当我站在瀑布前,觉得非常的难过,我总觉得,应该是两个人站在这里。”
  他想,要是与她并肩而行是他多好。
  那样他们就不会分开得这么远这么久,一别三千里,无法弥补的光阴三百六十日。
  ……
  为了能让舒澄在北大门口等他,能与她并肩而行,姜至拿出了百分之两百的精力出来学习。而兴许是天赋问题,理科那些题他怎么也看不懂,但文科的内容他几乎一点就通,学起来劲头十足。
  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他几乎都在学习,为了节省时间,还选择了住校。学校住宿环境一般,尤其是室友此起彼伏的呼噜声很影响睡眠。但他怀着舒澄在北大门口等他的美梦,竟然能够安然入眠。
  学校对复读班的同学管得严,几乎是半个月才放一次假,每次回家姜至都很激动,毕竟能和舒澄打视频,但当他兴冲冲地回家时,发现舒澄并没有在线,也没有像想象中一样,给他发很多消息,只是说换了北京的号码。他打电话给她,只能听见电话那头嘈杂的音乐声。
  “你在哪儿?怎么那么吵?”他皱眉问道。
  “迎新彩排呢,学生会的都要过来做事。”舒澄对着手机大声道。
  闻言,姜至有些惊讶,她什么时候热心学生会的事了?她是这种喜欢热闹的人?
  “你还参加了学生会?”他笑着问。
  “姜谨带我参加的,他之前是学生会主席,说是加入学生会能学很多东西。”
  听到堂兄的名字,姜至不由得皱了皱眉,但语气也还算是轻松:“那都学到了什么?”
  “唉,感觉也是打杂……唉……好……马上过来。”舒澄在电话那头应道,转而对姜至道:“不和你说了,部长喊我了。”
  说着,不由分说就挂了电话,姜至还没来得及说再见,便只听见忙音了。
  他不由得有些失落和烦躁,顿时对所谓的学生会也生出几分莫名的厌恶,主席?部长?不知道还以为是什么多大的官呢?
  晚些时候,舒澄给他发了一张彩信,是她的自拍。他无奈地笑了笑,问她国庆回不回来,她说国庆机票难买,而且有国庆阅兵,就不准备回去了。
  姜至没再说什么,她便说学生会聚餐可能不能及时回他消息,叮嘱他早些回学校。姜至只是回了一个“好”。
  国庆姜至只放了三天假,他却偷偷买好了去北京的票,一路颠簸到清华门口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路上都是清华的学生,在讨论今天的阅兵。
  他拍了张照片,准备发给舒澄,却见镜头内迎面走来的人有些熟悉,他的心莫名收紧了一下,而在看清来人时,极其苦涩地笑了笑。
  舒澄看见姜至的时候,只觉得心脏骤停,不可置信地站在原地,手中的花也掉了下来。
  “原来如此。”他喃喃自语,眼泪猝不及防地落了下来,转身就走。
  “姜至——”
  舒澄慌忙上前抓住他的手,却被他狠狠甩开,舒澄追着他的脚步,着急地解释道:“不是你想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