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徐锦南脸上一阵青白,他赔笑了两声,答道:“何言辛苦,为师兄分忧,是我应做的。”
“你不是在为我分忧,”秋泓低着头翻看奏疏和票拟,“你是在为陛下分忧。”
“是。”徐锦南乖顺地回答,心里隐隐松了口气。
但紧接着,秋泓便把一本奏疏丢到了他的怀里:“这张浮票拿回去重写。”
长缨处直庐中的人渐渐散去,秋泓也终于能坐下,喘一口气了。
他撑着额头,闭上了有些发昏的眼睛,忽然觉得放在自己手边的那方砚台刺目得很。
“凤岐!”耳边立刻响起了陆渐春的声音,他笑着说,“这方砚台是我从甘珠河的走马商人手里淘来的古砚,你看这石色碧绿、翠亮如玉,是不是特别好看?”
秋泓架着叆叇,凑近了去瞧:“果真如此,真是好看。”
陆渐春双手奉上:“凤岐,送给你。”
秋泓抬目看他:“你为何不自己收着?”
陆渐春脸微红:“我……又不怎么研磨写字。”
“你不研磨写字?”秋泓打趣道,“陆大帅不研磨写字,那流传于坊间的陆帅亲笔诗文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陆渐春支吾道:“我……”
“江水奔流去,送卿入君怀。碧波连海平,江潮……”
“凤岐!”陆渐春羞道,“我瞎写的,连格律都不通,尤其是这首,这是我喝醉了酒,随口乱吟的。”
“这首是随口乱吟的,那其他的呢?我看着,比我写得要好。”秋泓笑着说。
陆渐春把砚台往秋泓怀里一推:“反正这是我送给你的,你若不要,我也不知该怎么办。”
秋泓赶紧接过:“我要,我怎么不要?我只是怕,若再被别人瞧了去,又要说大帅你倾尽家财来讨好本相了。”
“他们要说便说,我不怕。”陆渐春挺直了腰板,“身正不怕影子斜。”
这句“身正不怕影子斜”的话尚在秋泓耳畔,人却已经化作清风和明月,去往了天边。
这方砚台是陆渐春在哪年哪月送给他的?秋泓此时有些记不清了,他只记得,在过去的某一日里,王六忽然给他送来了一封信,信里陆渐春问,凤岐,上封从京师送来的战后大捷贺表,是你用那方砚台磨墨后写的吗?我看出来了,你还留着我送你的东西,就像我还留着你送我的那匹马一样。玉驹儿真乖,跑起来也真快,它是来自草原的风,吹散了天角的云雾,所以我才能看到山脊上那一弯皎洁的明月。
这封信本被秋泓压在书房博古架上的一只花瓶下,可是不知为何,今年开春,陆渐春离开那日,秋泓怎么找,都找不到那封信。
“大概是丢了。”他有些失落道。
陆渐春笑得漫不经意:“丢了……我就再给你写一封好了,这回,就写怒河谷中的野花、巫兰山下的松柏,若是有机会,等来日我去了乌那江,再给你写松珠儿的白桦和雾凇。”
秋泓看着他,眼神中渐渐有了笑意:“问潮,这回,在京城多住些日子吧,焉儿很想你。”
“是焉儿想我吗?”陆渐春故意道。
秋泓抬起了嘴角,他缓步走到窗边,望向了映在庭院池塘中的水中月影:“是我想你。”
“等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我还会再回来的。”陆渐春温柔地看着他,“可是现在,我真的得走了。”
长缨处中冷冷清清,没有人听见,更不会有人看见,外人面前一向冷峻寡言的秋相忽然落下了一滴泪,这滴泪砸在那方碧绿的砚台中,晕开了一抹浅浅的墨汁。
“好吧,”他轻声说,“战死边疆的将士,终有一日会魂归故里的。”
北都这夜飘了一宿鹅毛大雪,祝微缩在天宝殿后温暖的小阁中,喝了个酩酊大醉。
他掂着一壶酒,摇摇晃晃地走出殿门,甩开了想要扶他的小太监。
“王诚呢?”祝微大叫道。
“奴婢在……”王诚急忙跑上前,跪在了祝微的脚下。
祝微睁着一双朦胧醉眼,打量着他:“你……叫什么名字来着?”
王诚一颤,抬起头看向祝微:“奴婢名叫王诚,皇爷您知道的。”
“我问的不是这个……”祝微晃了两下,随后重新站好,“我问的是,你告诉过我的那个。”
王诚的嘴唇抖了抖,似乎是怕极了,他把头埋在地上,小声回答:“奴婢不记得了,奴婢就叫王诚,姓是随了干爹,诚……是我娘给起的。”
祝微打了个酒嗝,有些失望,他摆了摆手,很宽容地说:“算了算了,滚吧。”
“是。”王诚缩着脖子,缓缓退去。
身边没了人,祝微终于松快起来,他跌跌撞撞走进雪地里,并骂退了一众想要跟上自己的随从。
“我,我要去长缨处。”他喃喃道,“我要去长缨处,找秋凤岐。”
“皇爷!”王吉在后面高喊,“现下已是子时,秋相还病着,应该早已散衙回府了!”
祝微充耳不闻。
他一路横冲直撞,像个雪夜出来游荡的鬼,在太宁城中肆无忌惮地给每一个看到他的人当头一惊。
而等秋泓得知此事时,祝微已经踏上天麟桥,准备纵身一跃了。
“陛下,你在做什么?”他低咳了两声,忍着刺骨的冷风,上前问道。
祝微哈哈大笑起来,他指着天麟桥下那被冻得结了冰的御河:“先生,你说我如果跳下去了,会不会摔死?”
“你不是在为我分忧,”秋泓低着头翻看奏疏和票拟,“你是在为陛下分忧。”
“是。”徐锦南乖顺地回答,心里隐隐松了口气。
但紧接着,秋泓便把一本奏疏丢到了他的怀里:“这张浮票拿回去重写。”
长缨处直庐中的人渐渐散去,秋泓也终于能坐下,喘一口气了。
他撑着额头,闭上了有些发昏的眼睛,忽然觉得放在自己手边的那方砚台刺目得很。
“凤岐!”耳边立刻响起了陆渐春的声音,他笑着说,“这方砚台是我从甘珠河的走马商人手里淘来的古砚,你看这石色碧绿、翠亮如玉,是不是特别好看?”
秋泓架着叆叇,凑近了去瞧:“果真如此,真是好看。”
陆渐春双手奉上:“凤岐,送给你。”
秋泓抬目看他:“你为何不自己收着?”
陆渐春脸微红:“我……又不怎么研磨写字。”
“你不研磨写字?”秋泓打趣道,“陆大帅不研磨写字,那流传于坊间的陆帅亲笔诗文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陆渐春支吾道:“我……”
“江水奔流去,送卿入君怀。碧波连海平,江潮……”
“凤岐!”陆渐春羞道,“我瞎写的,连格律都不通,尤其是这首,这是我喝醉了酒,随口乱吟的。”
“这首是随口乱吟的,那其他的呢?我看着,比我写得要好。”秋泓笑着说。
陆渐春把砚台往秋泓怀里一推:“反正这是我送给你的,你若不要,我也不知该怎么办。”
秋泓赶紧接过:“我要,我怎么不要?我只是怕,若再被别人瞧了去,又要说大帅你倾尽家财来讨好本相了。”
“他们要说便说,我不怕。”陆渐春挺直了腰板,“身正不怕影子斜。”
这句“身正不怕影子斜”的话尚在秋泓耳畔,人却已经化作清风和明月,去往了天边。
这方砚台是陆渐春在哪年哪月送给他的?秋泓此时有些记不清了,他只记得,在过去的某一日里,王六忽然给他送来了一封信,信里陆渐春问,凤岐,上封从京师送来的战后大捷贺表,是你用那方砚台磨墨后写的吗?我看出来了,你还留着我送你的东西,就像我还留着你送我的那匹马一样。玉驹儿真乖,跑起来也真快,它是来自草原的风,吹散了天角的云雾,所以我才能看到山脊上那一弯皎洁的明月。
这封信本被秋泓压在书房博古架上的一只花瓶下,可是不知为何,今年开春,陆渐春离开那日,秋泓怎么找,都找不到那封信。
“大概是丢了。”他有些失落道。
陆渐春笑得漫不经意:“丢了……我就再给你写一封好了,这回,就写怒河谷中的野花、巫兰山下的松柏,若是有机会,等来日我去了乌那江,再给你写松珠儿的白桦和雾凇。”
秋泓看着他,眼神中渐渐有了笑意:“问潮,这回,在京城多住些日子吧,焉儿很想你。”
“是焉儿想我吗?”陆渐春故意道。
秋泓抬起了嘴角,他缓步走到窗边,望向了映在庭院池塘中的水中月影:“是我想你。”
“等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我还会再回来的。”陆渐春温柔地看着他,“可是现在,我真的得走了。”
长缨处中冷冷清清,没有人听见,更不会有人看见,外人面前一向冷峻寡言的秋相忽然落下了一滴泪,这滴泪砸在那方碧绿的砚台中,晕开了一抹浅浅的墨汁。
“好吧,”他轻声说,“战死边疆的将士,终有一日会魂归故里的。”
北都这夜飘了一宿鹅毛大雪,祝微缩在天宝殿后温暖的小阁中,喝了个酩酊大醉。
他掂着一壶酒,摇摇晃晃地走出殿门,甩开了想要扶他的小太监。
“王诚呢?”祝微大叫道。
“奴婢在……”王诚急忙跑上前,跪在了祝微的脚下。
祝微睁着一双朦胧醉眼,打量着他:“你……叫什么名字来着?”
王诚一颤,抬起头看向祝微:“奴婢名叫王诚,皇爷您知道的。”
“我问的不是这个……”祝微晃了两下,随后重新站好,“我问的是,你告诉过我的那个。”
王诚的嘴唇抖了抖,似乎是怕极了,他把头埋在地上,小声回答:“奴婢不记得了,奴婢就叫王诚,姓是随了干爹,诚……是我娘给起的。”
祝微打了个酒嗝,有些失望,他摆了摆手,很宽容地说:“算了算了,滚吧。”
“是。”王诚缩着脖子,缓缓退去。
身边没了人,祝微终于松快起来,他跌跌撞撞走进雪地里,并骂退了一众想要跟上自己的随从。
“我,我要去长缨处。”他喃喃道,“我要去长缨处,找秋凤岐。”
“皇爷!”王吉在后面高喊,“现下已是子时,秋相还病着,应该早已散衙回府了!”
祝微充耳不闻。
他一路横冲直撞,像个雪夜出来游荡的鬼,在太宁城中肆无忌惮地给每一个看到他的人当头一惊。
而等秋泓得知此事时,祝微已经踏上天麟桥,准备纵身一跃了。
“陛下,你在做什么?”他低咳了两声,忍着刺骨的冷风,上前问道。
祝微哈哈大笑起来,他指着天麟桥下那被冻得结了冰的御河:“先生,你说我如果跳下去了,会不会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