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于是万般静寂,只余余生一场怅然。
  许久,司微鼓掌,轻缓的掌声唤回了二人的思绪。
  锦缡抬头,看向一旁站起的司微,以及抱着琵琶不知所措的清露,半晌,舒出一口气来:“要改,曲要改,舞也要改。”
  司微轻声道:“无妨,还有时间。”
  但时间,终究是不多了。
  从一开始的谱曲,再到后来的编舞,再到妆容、衣着发型的确定,再到一次次的编排与修改,三个人却也不是每天都能这般凑在一处。
  锦缡姑娘人气再怎么下滑也毕竟是昔日头牌,一路经营至今不至于说一个旧客都没有,于是当锦缡来客人的时候,司微便住回了一开始给他安排在下房的那间小屋,面对着几个明明不过是初中年纪的小丫头明里暗里的打探,以及话语间时不时的机锋。
  但他一直也没有闲着,比起这些跟在各个姑娘身边伺候的丫头们,司微要清闲的多,不必守夜,不必伺候人,锦缡没有客人的时候,他便跟着一道看舞乐的呈现效果;锦缡有客人的时候,他便要了炭笔和草纸勾勾转转的春江楼前头的宴客大厅楼上楼下的跑,看晚上点起灯火后大厅里的灯光效果。
  而在春江楼前头大厅里跑堂伺候着的大茶壶眼里,就是个黑瘦黑瘦的小丫头在鸨母春娘的默许下,身上背着个褡裢,里头揣着几个雾霭阁里大丫头从刘娘子处借来的几面铜镜,古里古怪、楼上楼下的跑,时不时还掏出铜镜在栏杆上、廊柱上甚至是二楼廊柱顶头镂刻着蔓草纹路的雀替上比划。
  比划完了还要拿炭笔在草纸上比比划划,写一堆蜷曲着看不懂的东西。
  行吧,司微在计算光线的强弱和反射角度。
  古代没有聚光灯、柔光灯甚至是反光板这些东西,他就只能靠着铜镜来聚光,甚至雾霭阁外头结了一层冰的水缸里,他还特意冻了一堆通透的冰棱,打算拿来磨成透镜进行聚光以及进行光的折射……冰这种东西,在炭火烧灼得馨暖旺盛的室内保存不了多久,但只要冻得够厚,能有人在边儿上帮着看上一把,坚持到一场舞蹈结束应该没问题。
  就是这铜镜跟冰透镜的摆放位置、折射效果,他得拿着纸笔一点点的计算,还得跟锦缡、清露甚至是神隐在背后的冯春娘沟通,而锦缡的妆造还有舞蹈的配乐也不能只有清露一个人,于是除却在雾霭阁的时间之外,锦缡和清露还要去舞乐师傅们住的乐坊楼子里进行磨合,那乐坊楼子里甚至还有专门用来彩排的舞台……于是时间,也就在忙碌中渐渐消磨殆尽了。
  腊月二十七一大清早,锦缡一早起身换了跳舞的裙子,裹了一身厚厚的兔毛裘,后头跟着怀抱琵琶、也上了妆的清露,最后缀着一个打着哈欠的司微去了春江楼里的乐坊楼子。
  乐坊楼子一楼便是和春江楼进门时宴客大厅里几乎一模一样的舞台,台下甚至搁了桌案茶椅,供人歇息观赏,角落里拉了帘幕的,则是一个个分割开来的单独空间,能当小舞台用,功能却又和后世的舞蹈教室仿佛。
  二楼则是一间间用帘幕分割开来的教室,案上或搁着琴筝琵琶,或是摆着锣鼓笙箫,再往上的三楼,却是这楼里的教习舞娘、鼓乐师傅们住的地方。
  腊月二十七,是春娘一早定下的日子,除夕宴自腊月二十九的夜里便要开始,舞乐笙歌一直要到除夕夜过完次日天明方才算是结束,是以除夕宴正式开始之前,除夕宴上的所有安排都得在春娘的眼皮子底下再过一遍。
  一来评定效果,二来,也是分论先后顺序。
  司微他们到的时候,楼里的人不多,除却换了一身披红洒金袄子坐在大舞台正下方的春娘之外,便数她身后跟着的五六个身材粗壮的婆子最显眼。
  乐坊楼子里的炭火烧得正足,大舞台下头一侧则拉了帘幕,有抱着衣裳脚步匆匆忙忙来回进出的丫头,显然里面有人正在换装。
  见了司微他们一行人进来,春娘便把手里的茶杯往边上的透雕如意花几上一搁,靠着椅背便微微抬了下巴:“呦,来得正好。”
  春娘斜了眼一旁帘幕后头匆忙进出的丫头们一眼,哼笑一声:“你是最知晓这过台规矩的,也省得教我坐在这儿等那些个新雏儿乱折腾,来得倒是早,半天憋不出一台戏来——既然恰巧赶上了,那也就不必再等她们。锦缡,今儿个你便给她们打个头儿,看个样儿,没得说下回楼里再办春日宴的时候,又是这般手忙脚乱。”
  春娘点了点台上:“去吧。”
  锦缡倒是没多说什么,只是略一点头,便自身上解了外头罩着的那层兔皮裘,露出内里的一身装扮来。
  直到锦缡带着清露走近了准备登台,春娘直到此时,春娘眼底才显露出几分不动声色的讶异:
  锦缡平常多是疏懒的打扮,发髻松松挽就,淡妆敷面,轻描眉眼,一身清冷装扮,而方才锦缡刚进来时,却少见的盘起了高髻。
  长发分股拧旋盘迭于头上,而后以山倾云颓之势偏于一侧,整个发型看似松散得下一刻便要翻卷着铺散开来,然而随着锦缡动作,却不见有晃动之势。
  发间并头的缠花簪上呈卷草状的长叶尾羽搭在髻上,与另一侧的缠珠翘花掩鬓交映相错,行止间随垂珠步摇摇曳晃动。
  一副并头缠花簪,一枚掩鬓,一支步摇,寥寥三样东西插在头上,配着她今日所画的妆容却硬生生给人一种疏落有致,人间富贵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