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姜闲站在门口等着眼睛适应,走过去向住持请了三柱香,叩拜之后插于香炉。
  住持须发已带上花白,态度很是和善。
  待姜闲上完香,他又送姜闲出殿,温声道:“姜公子,今晚好好休息。”
  姜闲拱手笑回:“多谢住持收留我等借宿,请留步。”
  离开正殿返回小院,一路上姜闲都能听到忽远忽近的雷声。
  在他回到屋里的那一刻,外边哗啦一声响,雨再次下下来。虽然雨势没有下午那场大,但也不小。
  幸好在此处安顿,若是往京城赶,这个时候说不定连个避雨的地方都找不到,可能晚上还要冒雨露宿。
  云雁和刘山一同烧了热水,烤了饼,再用小道士给的米菜煮了粥。姜闲还让云雁给崔七送去一份,不管崔七吃不吃,也算尽到他们的心意。
  主仆三人吃将就完这一餐,洗过手脸,便吹了油灯各自睡下。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这里的墙薄,姜闲耳力又好,外面雨声嗒嗒,他一时没有睡意,只闭着眼想事情。
  按计划,明日就能进京。一想到即将见面的那一家人,姜闲即便不惧,心里也忍不住涌起厌恶。
  可怜他母亲,那么善良的女子,却是遇人不淑。
  他父亲对他们母子不闻不问这么多年,这次突然来信催他进京,不知道打的什么主意。也就他母亲还心存希望,以为是他父亲终于想栽培儿子。
  他却从不对那男人抱有一丝幻想。
  姜闲想着这些年家里一堆乱七八糟的破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外面的雨声就不知不觉地变小了。
  突然,他听到低低的说话声,从一道墙背后传来。
  一个男人在抱怨:“真倒霉,走到半路才听着消息,原本说要给端王的差事,最后却落到开阳侯身上。先前我们按着端王的喜好做准备,现在全是白忙活。”
  另一个男人回道:“不过端王和开阳侯有个喜好相通——都喜欢男的。别的用不上,带来的那个倒是还能继续送。本来他就是最重的礼,只要能打动开阳侯,就还和原计划一样。”
  先前那男人沉沉叹口气:“那个也是照着端王的喜好找的,谁知道能不能入开阳侯的眼。我可是听说,开阳侯对外说是喜欢男的,但目前屋里一个人都没有,不像端王实打实收了一院子人。”
  另一个男人安慰说:“好歹是我们花大价钱买的,也是楼里老鸨悉心培养出来,只要有机会带他见到开阳侯,应当没问题。”
  之后两人都叹了几口气,便没再说话。
  接着,姜闲又听见另一面墙后传来一声轻微的嗤笑。
  那面墙后是崔七的房间,可能他也听到了先前那两个男人说的话。
  而前一道墙后,姜闲回想一下进小院的经过,想起那里该是另一处院子,里面住着下午一同躲过雨的那支商队。
  当时他的确看见,避雨的人中有个俊俏的年轻人,估计就是先前那两道声音说的“礼物”。
  开阳侯和端王,这两人姜闲也听说过。
  他接到他父亲的信后,他母亲难得动起小心思,努力去打听来一些京中消息。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开阳侯和端王,一个皇帝的外甥,一个皇帝的侄子,都是京中极得圣宠的断袖纨绔。
  姜闲动身出发前,他娘千叮咛万嘱咐,叫他在京中小心行事,万不可招惹那两人。
  毕竟以姜闲的模样,实在让他娘不得不有此担忧。
  姜闲也没想到,还没进京,就又一次听到那两人的传闻。
  不过,姜闲并没有多放在心上。比起那些还没影的事,姜家才是迫在眉睫的大关。
  姜闲继续盘算着往后的事,渐渐睡了过去。
  迷迷糊糊中,他睁开眼,发现四周笼罩着一片白茫茫的大雾。
  下一刻,前方的雾里突然出现一个身影。
  朦朦胧胧,看不清晰。
  姜闲揉揉眼,再次定睛细看片刻。
  脑中就冒出个念头——
  怎么……依稀有那么点像是……
  崔七?
  第2章 怪梦
  姜闲开口想唤,却发现自己竟发不出声音。
  他只得走上前,向着雾中那朦胧的身影伸出手。
  然而,就在他手掌落下的一刻,那身影像烟似的四散开,转瞬间便消失无踪。
  未等姜闲惊讶,白雾里走出一个人来。
  是个穿着官服的中年人,面目模糊得无从分辨。
  不过,姜闲脑中莫名冒出个无比确定的念头——这是他十五年未曾谋面的父亲姜德。
  姜德背手走到姜闲面前,下巴微抬:“为父替你定下一门好亲事,静宁长公主之子,圣上爱逾亲子的开阳侯。两家已交换庚帖,你这段时日就在家中好好学习礼仪,别过了门做出失礼之事,丢我的脸。”
  姜闲比刚才还莫名其妙——亲事?自己和开阳侯?过门?
  他突然感觉双肩一沉,不由得转头看去,眼中就映入一片红。
  姜闲诧异地抬抬手,发现自己竟换上一身厚重的婚服。
  却在这时,又有一人走出,是个仆从的姿态。
  他走到姜德身边,声音里带着焦急:“郎君,不好了!前日端王在街上见到大公子,一眼便相中,派了门客来要人!”
  姜德猛然一惊:“什么?”
  仆从:“老奴找了好几个借口,他就是不肯走,赖着一定要见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