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方惜亭‘啪’地声合上笔记,面色沉下来,一副‘怎么是你’的模样立刻离人八尺远。
  他前后反差过大,但下意识的身体习惯骗不了人,喜欢和谢序宁亲近的基因刻在骨子里。
  男人被惹得发笑,唇角轻抿向他靠近:“我同意。”
  对方刻意放软的声调像是在哄,逗弄小孩儿的语气,让方惜亭愈发气恼。
  他真是疯了,才会挤到谢序宁的眼跟前和他说这些。
  方惜亭:“拿个监控录像拿这么久?”
  他试图遮掩自己的身体语言,借机转移话题时还不忘指责那男人,办事效率实在太低。
  好在谢序宁心情不错,倒不计较。
  只从衣兜里掏出一张折起来的纸:“当然不止。”
  方惜亭接过那物,打开来看,又听见谢序宁说:“案发当天,每辆车返厂时的测重,返厂时间,绕的哪条路,你哥都打听的清清楚楚。”
  “还有,根据晚20点车辆出发,22点传送带发现碎尸报案,时间间隔仅两小时。”
  “而第一辆车,21:03分才折返,期间陆陆续续,在案发时间前的返程车共有8辆。”
  “这部分绕城车辆,和其他车辆同时出发,却最早返厂,说明他们绕城的路线,就在这片蓝湖西城的范围之内。”
  谢序宁像魔术师,讲解过程中,不知从哪里掏出一份云京市平面图。
  他用红色马克笔,根据自己前期统计到的这8辆垃圾车的绕行路线,再划出一片面积不大的抛尸区域。
  “嫌疑人作案所在地,基本可以锁定在这片地区。”
  “刚才我也拿到了车身净重,根据计算,前八辆车所运载的垃圾重量分别是,五百三十斤、四百七十二斤,六百零四斤等。”
  他们把u盘接入电脑,调出那段案发监控。
  原本沉闷压抑的狭窄分拣室内,工人坐在各自的工位,埋头作业。
  直到那三包黑色塑料袋出现在监控画面时,众人的心,才猛地揪起。
  方惜亭看着分拣工人,手脚麻利的扯开第一袋,确认是碎肉后,又顺手扯开第二袋。
  结果忽然间,那碎肉袋子从人手中飞出去,混着断指和脂肪的尸块撒了满地。
  阿姨也被吓摔在地上,惊动旁侧其他工友上前查看。
  谢序宁按了暂停:“断指放在碎肉最上层,不可能是意外混入,凶手有意为之。”
  “我们现在假设,如果他的目地,就是为了让这件碎尸案在分拣场被发现,那么首先,这个人肯定熟知工人分拣,是一定会扯开口袋确认内物的流程。”
  所以他的身份可能是,工友?或者工人亲属?
  谢序宁:“其次,如果他的恶行,必须要在分拣场被发现,那么他的抛尸时间……”
  要避免被拾荒老人捡走新鲜碎肉,那么需要准确把握垃圾车到达的时间。
  20点,车辆准时从厂区出发,那么抛尸时间应该是在20点之后,和车辆到达某个垃圾存放点之前。
  搜查范围立刻缩小。
  方惜亭猛地反应过来:“如果是在西城片区,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核实这部分员工住址?”
  就是那36个人,即便是在厂区提供住宿条件的情况下,大家年纪都不小,平时节假日休息,频繁跨区来回的可能性并不大。
  在确认后续排查方向后,他们还需要确认传送带里,分摊到每小时的分拣进度。
  由于阿姨们效率不一,中途休息、喝水、上洗手间方便的时间都很难控制。
  于是方惜亭提出自主测试,要了一条分拣带进行作业。
  在了解干湿垃圾分类的一些基本要求后,他全副武装,亲自上阵。
  连续不断地做了五个小时的时速记录后,得出一个平均值,便以此作为计算基准。
  那时返程路上,天色完全暗下,前排两人还在激动讨论案情细节。
  他们所述的每一点都是关键,于恒单是坐在后排负责记录,都有些忙不过来。
  天知道这两个人是怎么办到的,能在这么稀少的案件信息中,得出这么多细枝末节的线索。
  于恒正感叹着,忽然察觉身前的讨论声停了。
  他抬头,看见前排两人都满脸惊诧地盯着坐在后排的自己。
  于恒惶恐,本子又落地:“方,谢,两位副队,请问……”他又做错什么了吗?
  是不是没听到两位副队的提问?或者别的工作安排?
  不要吧,他今天已经够丢脸的了。
  新同事正沉溺于社死的懊恼与慌张之中,谁知听闻那两人异口同声地。
  方惜亭:“到你家门口快半小时了。”
  谢序宁:“你怎么还不下车?”
  “……啊?”于恒那时望一眼窗外,手忙脚乱地回过神来:“抱,抱歉,我听案情听的太入神了,我马上回家。”
  那人走得仓皇,出门就被绊了一跤。
  谢序宁轻笑了声,回头又看认真开车的方惜亭。
  男人懒洋洋地往后靠:“明天早上接我上班。”
  方惜亭就知道,那家伙绝不会放过折腾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早上7点准时起床。”
  “7点?”谢序宁惊讶:“我们8:30才上班,你7点起那么早干什么?”
  方惜亭不与他争辩,也懒得说自己上学期间,唯独两次迟到,都是被磨磨蹭蹭的谢序宁给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