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不做工具人 第19节
  早知道下水救人的是段老孙子,她一定第一个下水救人。
  陈淑兰运气太好了,她肯定是看段景昭模样长得好,才给他做人工呼吸的。
  万一她借这个机会,搭上段景昭怎么办。
  一想到这个可能,郭丽芳心里燥的像猫抓一样。
  虽然段景昭是高干子弟,但现在他爷爷还没平凡,选儿媳未必那么重视家世。
  郭丽芳怀着阴暗的心思,怎么看顾辛夷,都觉得她在勾引段景昭。
  看着他脸说话是暗送秋波,不看他脸是欲擒故纵。
  到了县城,顾辛夷谢绝郭丽芳的热情邀请,独自跳下拖拉机。
  等她走远,郭丽芳不太好意思的跟大家说:“我表妹人很好,就是不太合群,大家别往心里去。”
  “嗐,这有什么,陈同志见义勇为,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值得我们学习。”孙武跃接了话茬,不忘夸顾辛夷一句。
  郭丽芳明明心里不赞同,还要笑着应:“是啊,我表妹一直很善良。我们要到公园开展知青文化交流会,你们要参加吗?”
  都是年轻人,孙武跃一行人来县城也没大事,没多犹豫就应下了。
  唯独段景昭笑着摇头:“我还有点事,以后有机会再聚。”
  他的拒绝,让郭丽芳有些遗憾。
  1977年,国家政策已经有所松动,黑市渐渐有公开化的趋势,做小生意的人胆子也变大了。
  顾辛夷耳聪目明,在黑市转悠了一会儿,就找到合适的买家,二十块钱把修好的旧收音机卖了出去。
  新收音机得四十多人民币一台,还得有票证。
  顾辛夷觉得自己把废品换成钱,心里高兴,买东西的人也觉得自己捡了便宜。
  卖了收音机后,顾辛夷在黑市转了一圈,寻找其他赚钱法子。
  黑市卖的东西五花八门,从手表、粮食、罐头、小吃到衣服,什么都有。
  手里有钱心中不慌,顾辛夷步行到县城新华书店。
  这年头书便宜,她打算买几本机械维修的书,也好让自己的维修技术过明路。
  “陈同志?”
  第019章 被年代文重生女渣了5
  段景昭没想到这么巧,在书店买书也能碰上救命恩人。
  打了招呼后,他有些不知说什么,看到顾辛夷的衣裳还湿着,心里便有些愧疚。
  “今天多谢你出手相助,不然我怕是要当一回烈士了。”
  段景昭脸颊微红,再次向顾辛夷道谢。
  因为是在书店,不好喧哗,他刻意压低了嗓音。
  顾辛夷微微一笑,指了指书架:“不用谢,大家都是见义勇为。我挑几本书,你忙你的就好。”
  “好,”见顾辛夷手里拿的都是电器维修类书籍,段景昭忍不住多嘴,“你对电器维修类的书感兴趣?县城书不全,我可以帮你借一些。”
  顾辛夷其实没怎么把救人的事儿放心上,但看段景昭的样子,大概是个不愿欠人情的。
  “好的,谢谢你。”
  见她终于愿意接受自己谢意,段景昭向店员借了纸和笔,记下顾辛夷的地址。
  七十年代末,正是避讳男女关系的时候。
  段景昭没再打扰顾辛夷,等他挑好书准备结账时,人已经走了。
  离开书店后,顾辛夷到供销社买了点心和罐头,到工地上探望了原主父亲。
  陈父属于严父型,不擅长表达,但很爱护女儿,非要顾辛夷把点心呵呵罐头带回家吃。
  两人推推搡搡,顾辛夷故意摆出生气的样子,陈父一脸为难的收下点心和罐头。
  看完原主父亲,她便搭乘拖拉机回了家。
  这年头通讯不发达,一点点事就能成为大新闻。
  连顾辛夷自己都没想到,救几个孩子的事,能引起那么大动静。从村到乡再到县,表彰会一个接着一个,她都有些受宠若惊了。
  郭嘉惠得知此事,人前为女儿骄傲,人后拉着她好哭了一场,生怕她救人时出意外。
  陈父特地赶回家里,倒是和妻子一样,最关心女儿安危。
  别人都夸女儿是英雄,但在两人眼里,女儿是个身体不太好的孩子。
  他们就像世上绝大多数平凡的父母一样,或许没那么崇高,但全心全意爱着自己的女儿。
  一连串表彰会参加下来,顾辛夷收获了两支钢笔、一个笔记本、两个搪瓷缸和一个大红搪瓷盆儿,还有若干毛巾。
  都是实用的物件儿,都被郭嘉惠妥帖的收在家里,还念叨着她出嫁时做陪送。
  出嫁两字,让顾辛夷囧了又囧,她还没考虑好这辈子要不要结婚呢。
  相比起爱情和家庭,对她来说,明显事业更具有吸引力。
  顾辛夷大出风头的日子,郭丽芳眼睛都快气绿了。
  以前她作为江市来的女知青,人长得漂亮气质好又有文化,在村里是头一份儿。
  村里许多愣头愣脑的青年,都向郭丽芳暗送过秋波。
  下地时,也经常有男青年,主动帮她干活,还有人往她背包里塞水果糖。
  自从陈淑兰因为救人出了风头后,村里人仿佛刚认识她一样。郭丽芳走到哪儿,都能听到别人夸陈淑兰人长得好看还心地善良。
  最可气的是,连郭丽芳自己都觉得,陈淑兰和段知青一起站在主席台上接受表彰时,男才女貌很登对。
  她心里怄着一团火,抓了一把糖,哄了几个贪吃的小孩子,让他们在村子里大肆宣传,陈淑兰大庭广众下和男人亲嘴的事儿。
  给小孩子糖时,郭丽芳特地用围巾包住脸,找了件没穿过的衣服。
  小孩子没善恶之分,他们不知道什么叫众口铄金,也不懂污蔑一个女人作风不好,是件多恶毒的事。
  他们就像玩耍一样,将陈淑兰和男知青亲嘴的事儿,宣扬的满世界都是。
  当初顾辛夷救段景昭时,围观的人不少,不是所有人都心怀善意,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人工呼吸的。
  在他们看来,顾辛夷就是亲了男知青。
  一个大姑娘当着那么多人面亲男人,就是不知羞。
  表彰会开完不到半个月,顾辛夷就在有心人的引导下,从救人女英雄,变成勾引男人的浪□□。
  传闻愈演愈烈,当事人往往是最后一个知晓的。
  顾辛夷借了电器维修的书籍后,除了下地,就是闷在家里摆弄各种小家电。
  期间,郭丽芳多次邀请她出门,顾辛夷都是拒绝了事。
  和蛇蝎重生女住在一起,不是什么让人愉快的事。
  奈何原主娘,顾念郭丽芳小小年纪背井离乡,不舍得她搬出去。
  现实生活不是爽文,顾辛夷考虑到原主父母的感情,打算抓到郭丽芳马脚后,再将她赶出家。
  否则,郭丽芳搬出后万一出了什么意外,郭嘉惠夫妇能自责一辈子。
  所以顾辛夷厌恶郭丽芳不是没道理的,郭嘉惠是真心把她当女儿一样疼爱,她却害得陈淑兰父女俩死于非命。
  察觉到村里关于自己的风言风语愈演愈烈,顾辛夷一猜就知道,肯定是郭丽芳在背后捣鬼。
  她有点小聪明,知道找小孩子传播,而不是亲身上阵。
  七十年代末,人民精神娱乐生活匮乏,各种带着香艳色彩的流言,就传得格外快。
  搁在后世有句话叫,“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从亲嘴儿到搞对象,再到脚踩几条船,顾辛夷就差被安上一个丰收大队苏妲己的称号了。
  偏偏这种捕风捉影的事,最难辟谣。
  还没等顾辛夷想好,怎么解决这件事,麻烦找上门了。
  她刚下地回来,就见郭嘉惠被一群人堵在屋里,一副要哭不哭的样子。
  “大嫂,不是我说。女大不中留,淑兰这丫头心思野了。再不把她嫁出去,弄大肚子就难看了。”
  说话的是原主的极品二叔陈华强,好吃懒做喜欢占小便宜。
  一个大男人装病不干活,在家不是打老婆就是揍孩子,生了三个女儿当奴隶虐待,只有两个儿子是宝贝蛋。
  原主爷爷陈喜秋也在,嘴里叼着烟袋锅,满脸褶子阴沉沉的叠在一起。
  郭嘉惠不知被挤兑了多久,只是讷讷的说:“淑兰不是那样的人,她乖巧懂事,等家里攒些钱,要继续供她念书的。”
  她的话激怒了陈喜秋,他用力拍了桌子,瞪着两只铜铃一样的大眼:“一个丫头片子,上个屁学,有那闲钱不如拿出来给大鑫、小宝盖房子。”
  大鑫和小宝,就是陈华强的两个宝贝儿子。
  除了他们,屋里还站着郭丽芳,陈华强的老婆郑花巧,和风评不好的李媒婆。
  “爹,话不是这样说,淑兰身体不好。她念个高中出来,也能找份轻松点的活。”
  原主身体不太好,正在念高二时生了场病,就办了休学。
  最近顾辛夷身体健康了许多,郭嘉惠在她跟前念叨过,下学期就让她重新入学。
  按照郭嘉惠的意思,是让她重新从高二开始读,一是把基础打牢些,二是借念书养养身体。
  顾辛夷不打算留级,今年年底就要恢复高考,她打算直接考大学。
  原主父母身体都不算好,她打算带他们到大城市看病。
  赚钱方面,顾辛夷已经有了不少思路。
  1977年国家恢复稿酬制度,在村子里时,她可以写稿子赚钱。
  等经济政策宽松一些,顾辛夷就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创业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