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听说最近在练习骑射了,大概也是觉得自己身体太虚,开始养生了。
  于是等胤禛来给德妃请安时,德妃让人端了碗大补的药膳让他吃。
  “你整日辛苦,得好好补补。”
  胤禛:“……”
  胤禛感动不已,差点当着额娘的面落下泪来。
  德妃头一回像普通的额娘那样,絮絮叨叨的跟胤禛说了很多,让他注意身体,四十的人了,不是年轻小伙,不能像从前那么拼。
  直到从永和宫出来,胤禛心里还是暖融融的。
  云安这边收到系统提示,又给皇玛法和玛嬷加了生命值。
  康熙的寿数是加的最快的,马上就能到八十了。
  云安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只要皇玛法是说了算的皇上,他的寿数必然就加的最快,这样下去,皇玛法岂不是可以无限续命?
  云安当然希望皇玛法可以长命百岁,但做皇帝其实很辛苦的,虽然这两年皇玛法头晕的毛病稍微好了点,但偶尔还是会手脚疼痛,行动不便,皇玛法的听力也愈发不好,大家在他跟前说话都要抬高音量。
  再过两年,皇玛法还能承受得住这么繁重的事务吗?
  第106章
  从康熙五十七年起,康熙就明显感觉体力和精力大不如前。
  可西边还在打仗,大患未除,他身体里仿佛绷着根弦,照例出巡塞外,会见蒙古王公,跟大臣们商议军务到深夜。
  过去这一年里,清军进驻拉萨,彻底将准军驱逐出藏地,扶持新的六世达来,和青海和硕特部一起控制卫藏。一切都在按照他的计划顺利进行,和硕特部即将成为下一个喀尔喀。
  康熙紧绷了一年多的精神终于放松了,反而关注起身体上这样那样的小毛病。
  过年期间,康熙再次因脚疼浮肿,无法行动。他准备奉太后去汤泉小住几日。
  云安、九格格和小胤祕也跟着去,十格格年纪太小,还不能带出门。
  可怜的八阿哥和九阿哥则已经到了入尚书房读书的时候,康熙把俩人交给弘历,“当年你二十一叔如何带你的,你就如何教两个弟弟。”
  弘历已经是十岁的小少年了,郑重点头,“皇玛法放心,我会照顾好他们的。”
  八阿哥、九阿哥对这位住在宫里的小堂哥也比较熟悉,弘历偶尔得空会来看云安,也会陪他们玩一会儿。
  弘历平日对云安可谓百依百顺,说话也是笑眯眯的。小八、小九就以为弘历堂哥是个温柔好说话的人。
  等他俩搬到阿哥所后,才发现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弘历堂哥对他们要求可严格了,不但每天亲自检查他们的功课,还会询问他们身边的太监,了解他们的一举一动。
  俩小孩只是在写完功课后玩了一会儿弹珠,第二天弘历堂哥就知道了,絮絮叨叨说了他们好一通,意思是写完功课应该早点休息,否则第二天读书又要犯困。
  道理虽然都懂,但俩小孩还是本能地不大高兴。都开始盼着皇玛法能早些回来。
  康熙这回却不急着回京,过年期间本就没有太多朝政要处理,杂事交给老四。
  云安和小伙伴到了汤泉行宫别提多开心了,不是在外面撒欢就是在屋里打双陆下五子棋,每天变着花样玩儿。
  这日外面下起雪,仨小孩觉得冷,才跑回太后处。
  康熙正在这儿和太后说话,见三小只大呼小叫的跑进来,就摇着头道:“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三个小阿哥呢,这么能闹腾。”
  三人给康熙行过礼,云安就跑康熙身边,“皇玛法今儿好点了吗?脚还疼吗?”
  康熙哼了声:“你还知道关心朕啊。”
  “当然了,别看我们小云安整天到处玩,其实心里一直挂念着你呢。”太后笑道:“今儿一早还和哀家说,你看奏折太辛苦,要是能有个人帮你读就好了。”
  康熙看向云安,“这主意是你想的?”
  云安点头,“不过皇玛法肯定不同意。”
  “为何?”
  “因为密折上的内容不能让别人知道。”云安骄傲脸,“安安懂得可多了。”
  康熙笑起来,在她脑袋上揉了揉,“知道就行。皇玛法可以戴眼镜,还不至于看不清奏折。”
  这年头宫里的眼镜以水晶的为主,但水晶眼镜戴着挺沉。云安觉得还是玻璃镜片好,“皇玛法快让内务府造玻璃眼镜,玻璃眼镜又轻又便宜。”
  康熙心说他堂堂皇帝用个东西还需要图便宜,要别的儿孙这么说,康熙非说他们不孝不可。
  但云安自己就是个节俭的小孩,很少浪费东西,估计是老四教的。康熙自然不会说她,反而十分满意,“知道了,回头做出来也给你阿玛送一副眼镜,朕瞧着他眼神也不大好。”
  云安也发现了,但阿玛和皇玛法不一样,皇玛法是老花眼,阿玛现在可能是近视眼。
  太后闻言皱眉:“胤禛那孩子小小年纪眼神就不好了?”她都快八十了,都没觉得眼神不好。
  康熙笑道:“皇额娘,老四今年都四十三了,还小小年纪?”他说着指指云安,“他小闺女都快六岁了。”
  太后“哎哟”一声,“时间过得可真快。”在她心里别说胤禛了,就是康熙,还是个小少年的样子呢。
  两位老人家坐到一起就喜欢感叹时间过得快,太后说起这个,心里是有几分欣慰的,她不仅看着儿子辈成了盛世之君,孙子辈也都儿女绕膝,甚至几个大点的孙子马上也要当爷爷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海棠书屋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