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两人言笑晏晏地吃了一会儿,天南地北的聊,情谊似乎又比前些日子有所增进了。
  衣云深放下酒杯,这才意味深长地问道:“冯总管,你千里迢迢由京城来,应该不会只有等世子这件事吧?冯总管总管侯府事务,但世子办的事用到的是暗卫与亲兵,那是侯爷亲自掌管的,似乎与府中琐事搭不上边,侯爷若要派人来也该派侍卫长,派冯总管来,
  说不过去……”
  冯总管持杯的手一顿,终是苦笑道:“还是瞒不过衣先生。其实我不是侯爷派来的,我是侯爷夫人派来的。”
  “侯爷夫人派你来的目的……”衣云深也是知道胡氏为人的,那么冯总管的来意他心里也有些底了。“与华儿的婚约有关,对吗?”
  横竖都开了头,冯总管也不再隐瞒,直言道:“是的。世子前次回京与侯爷借人办案,同时说到了他想向衣姑娘提亲。夫人因为对衣姑娘不了解,对此……呃,对此……”
  “对此嗤之以鼻,觉得世子的未婚妻竟只是个乡下女孩,根本配不上他,对吧?”瞧冯总管说不出口,衣云深索性替他说了。
  冯总管有些难堪。“是了,侯爷夫人确实……对衣姑娘的成见很深,所以她派我来,就是想和衣家退亲。”
  “既然如此,冯总管在寒舍也住一段时日了,怎么没有提起此事?”衣云深不解地问。
  “因为,我根本挑不出衣姑娘什么毛病。”冯总管正色起来。“衣姑娘外貌出众,蕙质兰心,举止高雅,对内对外都打理得井井有条、落落大方,就算是京城贵胄的大家闺秀,也不见得有衣姑娘聪明能干,我实在找不到任何退亲的理由。”
  他不敢说的是,相较于衣向华的优秀,衣家不退了世子的亲就不错了……
  闻言,衣云深骄傲一笑。“你别看华儿在乡间成长,从小到大我与亡妻对她的教育,就是高门的当家主母,对内需持家有道,宜其室家;对外则遇事不乱,进退得宜。自亡妻故去后,华儿就是我衣家实质的当家,我和淳儿的生活都是她一手照顾,你看我们活得多好,她就有多好。”
  冯总管狠狠灌了一口酒。“衣先生,侯爷夫人要我尽快将事办成,年前就回京城。但我当真办不成侯爷夫人交代的事,更不想昧着良心说衣姑娘不好,偏偏这事我又不能与侯爷说,否则便有挑拨他们夫妻失和之嫌,你说我该如何是好?”
  衣云深倒是气定神闲,一点也没有女儿可能被退亲的忧虑。“冯总管可曾想过,侯爷夫人为何要急着办这件事?”
  “还不是怕世子……”冯总管会意过来衣云深的暗示,突然拍了下大腿,拔高了声音。
  “是了,世子!”
  衣云深淡淡一笑,一副什么都智珠在握的笃定模样,“这件事锦琛岂会答应?侯爷夫人若问起,你背后有世子,侯爷夫人就算知道你没办成事,总不能迁怒她儿子。冯总管且多待些时日,待世子回来,我相信他的反应不会让我们失望……”
  虽然老想着不愿自家好白菜被猪拱,但是女儿被人退亲这点他可不接受,况且锦琛住在自家的表现也有目共睹,虽然对衣云深来说仍差强人意,但勉强也算是认可了这个女婿。
  过了立冬,赣南一带几乎就有了年节的气氛,家家户户忙着做香肠、腊肉、腊鱼、板鸭等等,有的还会酿制糯米酒。衣家自也不例外,衣向华揪着红杏与衣向淳打下手,买了几十斤的鸡鸭鱼肉和调料便开始制作。
  当地的腊味习惯掺辣,但衣云深其实是京师人,习惯的腊味是加了酱油的咸香,所以衣向华便两种都做了,解了父亲的乡愁,也让客人能吃到当地的新鲜货。
  至于糯米酒便是衣向华的独门手艺了,十里八乡的还没喝过比她酿出来的糯米酒更好喝的,她总是能选出最好的糯米,甜酒麴也是自己制作。她相准了父亲的喜好,衣云深爱喝带甜味的酒,且尾劲要够,却不能让人烂醉,那种微醺的状态是他这等文人最爱的。
  所以衣向华的糯米酒酿制十日后便要放入窖藏,但也不能放得太久免得酒越来越浓导致味苦,甜味也会淡去。所以时日得计算好,待到要喝的前一日酿好最是适当,开封过滤后便是香醇味甘又劲道足的稠白酒水。
  到了腊月下旬,几乎天天逢吁日,市集上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二十四祭灶神,这一天官署封印,诸生散馆,远人归家……可是她等了又等,锦琛仍然没有回来。
  除夕那日,大家都穿上了新衣,连冯总管也得了一套,乐得他面上喜孜孜的,心中的忧虑也去了不少。
  衣向华整日忙着蒸糕点、炸年货、做米课等等,红杏则被派了洒扫庭院的工作,衣云深拉着儿子写春联画年画,连冯总管都帮忙贴了春联窗花,还到门口放了鞭炮。
  虽是小家的过年,这种人人忙碌欢欣的氛围让冯总管很是动容。京城侯府的年节,往往是下人忙着置办年货,准备各种东西,主家忙的是与其他高门贵户来往走动,虽说也是热闹滚滚,却少了一种亲切感。
  年夜饭满满当当摆了满桌,都是当地的风味。赣南人习惯鲜辣酸香,口水鱼、荞头炒腊肉、清炒雪豆、粉蒸肉、黄板、烧鹅拼腊肠、虾仁滑蛋、红烧鸭子……甚至还有一道佛跳墙。所有人围着桌子坐定,都觉得目不暇给,谗虫大动。
  “光是这一桌就让我不想回京师了啊!”冯总管赞叹着。